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组织化转移就业 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质效

2024-11-27 15:09:23 来源:互联网

澜沧县坚持把转移就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,通过组织引领搭平台、精准培训强素质、抓实保障提质量,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,有效促进群众增收。

加强组织引领,搭建劳务输出平台。把转移就业作为群众持续增收、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,建立协同推进机制、打通输出渠道,抓细抓实稳就业各项举措,以实际行动落实“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”。压实转移就业责任。制定澜沧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、“过渡期”内稳就业促增收等方案,把转移就业组织化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内容,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扛牢转移就业的政治责任,推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挂联包保“二五机制”,压实班子成员“一岗双责”,引导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、积极推动转移就业各项任务的落实。构建协同联动机制。构建“县+乡+村+组”四级联动抓转移就业机制,结合地域实际、紧扣辖区产业布局和企业情况,建立20个产业党建联合体、5个乡镇片区党建联盟,推动党建、人才、信息、阵地等资源互联共享,确保转移就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、取得实效。搭建劳务输出平台。全覆盖组建161个村级劳务合作社,并由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,搭建“党组织+人社部门+劳务合作社(劳务经纪人)+企业”的输出平台,畅通岗位对接、信息发布、劳务输出、稳定就业等内容,联动推进落实就业帮扶举措。

坚持供需匹配,精准培训提升素质。将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,由党组织牵头,整合工作力量摸清底数、加强政企互动、精准开展技能培训,提升劳动力素质。抓实摸底调查。采取“党组织+”的方式下沉力量,由挂联工作队长牵头,村党组织负责,统筹驻村干部、挂联工作队员、村组干部、劳务协作员、劳务经纪人等力量,摸清农村劳动力现状及转移就业基本情况,建立就业人员、失业人员、返乡人员、有意愿外出人员等“四个清单”,夯实转移就业组织化基础。加强供需对接。通过产业党建联合体、片区党建联建、劳务输出平台等载体,加强与县内外企业的双向互动,精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,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;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劳动力技能。分类精准培训。结合县域产业实际,组建本土培训专家库,深入村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,帮助脱贫劳动力提高种植养殖技术。引入第三方培训机构、在企业设立培训中心等方式提供“定制套餐”,以“定向培训、订单输出”模式,推动“民工经济”向“技工经济”转变。整合“科技特派团”等帮扶资源,以“互动式”教学、“情景式”模拟、“沉浸式”体验,培育一批高素质新型农民。2023年以来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0.26万人次。

发挥组织优势,提高转移就业质效。深入推进就业优先战略,通过精细化服务、成建制输出、品牌化培育,高质量推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。精细化服务。依托“沪滇劳务协作”,建立2个省外劳务服务站、20个乡镇就业创业服务站、澜沧“零工驿站”等平台,通过区域性劳务招聘、直播带岗线上招聘,及时传递用工信息,充分发挥劳动力供求和就业服务、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优势互补,提升劳务合作水平,实现劳动力跨地区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。2023年以来,举办招聘活动55场次、直播带岗4场次,与42家重点企业建立稳定劳务协作关系,转移就业18.01万人。组织化输出。坚持以“百日攻坚行动”为抓手,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,调动村级劳务合作社、劳务经纪人、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和用工企业参与转移就业,协调组织“务工专列”“务工专车”“务工包机”等,为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“点对点”一站式输送服务。品牌化培育。发挥景迈山古茶林世界遗产效应,围绕“种、制、泡、品、评、售”6个方面培育“澜沧景迈茶人”劳务品牌,带动9.5万人转移就业。构建“15分钟就业圈”,打造上允“幸福里”社区,促进产业、企业、就业“三业”联动,实现日均600人就近就地就业。创建“两园一基地”,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延链补链,带动创业就业。

编辑:wzfc